臣子曰,“南方风气柔弱,故可以德化,北方风气刚劲,故当以威制。”
洪武帝道,“地有南北,民无两心,帝王一视同仁,岂有彼此之间,汝谓南方风气柔弱,故可以德化,北方风气刚劲,故当以威制。然君子小人何地无之?君子怀德,小人畏威,施之各有攸当,乌可既以一言乎?”——《太祖宝训》。
~~~~
华殿,灯火通明。
凌汉连喝了几碗浓茶,才压制心的倦意。
仔细地阅读手下的考官们呈上来的佳作,一字一句,读到欣喜的地方面带微笑,读到不是通顺的地方则是面若寒霜。
考的卷子,随手放在一边。倒是用笔在那些未的卷子上,郑重的写下评语,好似老师批改学生的功课一般。
“凌部堂!”
时至半夜,礼部尚书郑沂过来,笑道,“差不多了,是不是把卷子给万岁爷过目?”
凌汉没说话,而是拿着笔,在一个考生的卷子上写下最后一行字,“尔心不净,考卷最后笔锋草率,有力竭之相。国家取士,乃是为国为民,如此怯场心性,即便了,日后如何能做好官?”
“您写这些,考生们也看不到!”郑沂笑道。
“老夫已经奏请皇上!”凌汉低声道,“这些卷子审阅完毕之后,再逐一发给考生。”说着,打个哈欠,“要让他们知道,自己欠缺在哪里。不然的话,一辈子蒙头苦考,也不得其所!”
“老大人真乃至公之师!”郑沂笑道。
凌汉站起身,毫无形象的甩甩胳膊,示意旁人,“捧着卷子,跟老夫去见皇上!”
郑沂在旁,“这次老大人主阅,补录了多少北人上来?”
“十一名!”凌汉道。
“嗯?”郑沂陡然一惊,差点摔倒,“老大人..?”
“看你吓得,以为老夫把南方学子都给黜了?”凌汉大笑道,“老夫怎能干那事,学问这东西好就是好,不好就是不好,老夫虽是北人,可也不能因为想帮北人,就故意把人家学子给扒拉下来!”
说着,笑道,“奉皇上的旨意,单独开了北榜,所取的士子都是北人!”
“这.....”郑沂更加纳闷,百思不得其解,“那以后?”
“常例!”凌汉道,“各省之间教差异极大,国家取士倘若之取一地,非国家之福,也非天下学子之福!”
奉天殿,朱允熥也未休息,一边看着奏折一边等着阅卷的结果。
凌汉等人捧着考卷进来,“臣等叩见皇上!”
“累了一天,不用行礼!”朱允熥笑着放下手里的奏折,开口道,“王耻,给他们看坐,叫人传膳来!”
“是!”王耻应了一声,命小太监给诸位大臣们拿来凳子,又搬来方桌,稍候片刻又有宫人抬着饮食进来,摆放在众人面前。
“你们也都忙了一天,水米没进!”朱允熥笑道,“今日什么食不言(本章未完,请翻页)